近年來,天水市把發展電子商務作為拉動全市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將數字經濟發展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機融合,走出了一條富有天水特色的電子商務發展之路,各縣區電子商務多點開花、爭相斗艷。目前,我市電子商務企業數量超1300家,電商平臺注冊店鋪9300多個,年交易額達到145億元,帶動就業10萬余人。
今年以來,我市電商產業依托地域特色資源稟賦,呈現出高質量發展新態勢。通過構建“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社會參與”的發展模式,全市電商規模不斷壯大。麥積區聚力完善電商基礎設施,建成區級電商公共服務中心1個、鎮村服務站(點)396個,實現全域覆蓋,培育網店1655家、物流企業110余家,形成“區—鎮—村”三級物流網絡,打通農產品上行“最后一公里”。秦州區形成以特色農產品與文化旅游產品為主導的電商產業,電商平臺達162家、農產品網銷主體突破100戶,天水大櫻桃、旅游文創產品通過電商平臺走向全國,帶動就業超2000人。
實施電商人才“造血工程”,緊緊圍繞“實操+轉化”,為電商從業者提供精準、高質量的技能培訓。市本級舉辦2025年“創享電商 天水賦能”電商產業創業能力提升訓練營,邀請全省電商行業資深教授學者教學,通過互動教學、案例分析、實訓指導、交流研討、眾創講堂等方式,有效提升了培訓學員對電商行業的新認知。清水縣組織電商達人、網紅達人、帶貨主播參加市縣“人工智能創業能力提升訓練營”“電商行業創業能力提升訓練營”等培訓4期85人次。麥積區開展移動電商運營、品牌營銷等技能培訓2萬人次,孵化本土電商團隊200余個。秦州區深入街道、社區摸底新就業形態下的電商培訓需求,開展“電子商務師”職業技能培訓。武山縣通過“專業教學+現場演練+個性答疑”的模式,圍繞AI技術輔助文案策劃、直播運營策略和供應鏈管理等核心領域,開展“一對一”定制化指導。
聚焦特色農產品“走出去”戰略,打造天水區域公共品牌。麥積區推動“花牛蘋果”網銷產品精深加工和品牌化升級,通過“田間行甘味產銷季”展銷、網紅直播帶貨等活動,構建線上線下融合的銷售矩陣。秦安縣搭建林果產業“挑大梁”網絡平臺,讓“秦安蘋果”“秦安蜜桃”“秦安花椒”三大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成為縣域電商銷售的絕對主角。甘谷縣以“大漠行”“雅路人”等麻鞋品牌為引領,繼承發展非遺技藝,通過電商渠道發展“炕頭經濟”。張家川回族自治縣羊阿洋酸辣粉、萬福香醋、海掌柜八寶茶等優質農特產品借助電商平臺,成功打入外地市場。清水縣發掘軒轅文化底蘊,塑造縣域公共品牌“初祖農耕”,組織線上線下2場品牌推薦活動,擴大了清水特產的宣傳面和知曉率,有效破解農特產品“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局面。
我市積極推動農產品標準化、規模化生產,破解“小而散”的困局,通過“企業+農戶”的模式,實現電商業務全域覆蓋,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炕頭經濟”。張家川縣實施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村級快遞物流站點建設示范項目,落實農特產品快遞郵費補貼,打造縣特色區域公共品牌,在劉堡、恭門、馬鹿、胡川四鎮建設鄉鎮級電商直播基地。甘谷縣企業將麻鞋制作工序進行分解,把鞋底編織、鞋面鉤織等工序下放至鄉村一線的就業幫扶車間,培訓農村婦女3000余人,直接帶動500多名婦女就業,人均月增收2300元左右。秦安縣王尹鎮依托傳統草編技藝,成立專業合作社,通過淘寶、拼多多、抖音等電商平臺統一接單、分散生產,銷售草編收納筐、裝飾品,讓200余名留守婦女和老人實現了“家門口”靈活就業,人均月增收超1500元,將“指尖技藝”轉化為“指尖經濟”。
【版權聲明】秉承互聯網開放、包容的精神,萬通商務網歡迎各方(自)媒體、機構轉載、引用我們原創內容,但要嚴格注明來源萬通商務網;同時,我們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將版權疑問、授權證明、版權證明、聯系方式等,發郵件至770276607@qq.com,我們將第一時間核實、處理。
部分資訊信息轉載網絡或會員自己投稿發布,如果有侵犯作者權力,請聯系我們刪除處理,聯系QQ:770276607
部分資訊信息轉載網絡或會員自己投稿發布,如果有侵犯作者權力,請聯系我們刪除處理,聯系QQ:770276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