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周二國儲大豆競價交易重啟后,國內糧食企業免征儲備大豆增值稅、大豆目標價格試點等政策相繼而來,市場人士認為,這預示著國內大豆市場化定價時代正日益臨近。
在此之前,國家在東北地區已開展了連續六年的大豆臨儲收購政策,國內大豆市場價格跟隨臨儲收購價格水漲船高,2013/2014年度臨儲大豆收購價格為4600元/噸,收購期限已于4月30日結束。
“連續多年的大豆臨儲收購政策干預,讓國產大豆市場定價體系基本坍塌,國家臨儲收購價格決定了當年度的市場整體價格水平。”黑龍江海倫的大豆貿易商吳建平向記者表示,在此過程中,受玉米、大豆種植效益差距拉大等各種因素影響,黑龍江地區大豆種植面積不斷萎縮,產量連年下滑。吳建平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黑龍江地區大豆、玉米單產比為1:2.8,按2013/2014年度玉米收購價格1.11元/斤核算,國產大豆要想保證相同的收益,價格應在3.1元/斤左右,而國家臨儲價格僅定為2.3元/斤。
顯然,連續多年的國產大豆臨儲收購政策并沒有刺激農戶更多地種植大豆,反而導致國產大豆產業的不斷萎縮。在此市場格局下,新的國產大豆產業扶植政策亟須出臺。
5月17日,國家發改委宣布,根據2014年中央1號文件關于啟動東北和內蒙古大豆目標價格改革試點的要求,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農業部聯合發布2014年大豆目標價格,為每噸4800元。
“4800元/噸的目標價格與當前大豆市場實際價格相差不大,對大豆市場影響也有限,但后續政策細則的制定是市場關注的重點。”中國大豆網董事長劉兆福向期貨日報記者表示。
根據中國大豆網提供的數據,昨日東北產區大豆現貨均價為4877元/噸,較上周五上漲1元/噸。記者調查發現,目前產區價格上漲乏力,農民忙于播種無暇售糧,貿易商則在等待國儲糧投放市場,現貨市場整體呈現購銷兩淡格局。“產區收購價已攀升至近幾年高點,續漲空間十分有限。”一位市場人士表示。
事實上,今年2月底召開的黑龍江全省糧食工作會議即確立了年內啟動大豆目標價格補貼試點工作的方針。劉兆福認為,此次國家明確公布大豆目標價格,有助于加速當地大豆目標價格補貼機制的形成,但如何補貼、價格以何地作為參考等都是當前大豆市場化改革的難題。
受大豆目標補貼價格影響,昨日大豆期貨遠期合約1501再度上漲52元/噸至4523元/噸,漲幅1.16%,刷新該合約上市以來的最高紀錄。
另據了解,今日國儲將繼續在安徽糧食批發市場競價交易2010年產大豆30萬噸,其中內蒙古和黑龍江產大豆各15萬噸。上周二,該交易市場曾競價交易2010年國家臨時存儲大豆300016噸,實際成交276168噸,總成交率92.05%,成交均價為4322元/噸。
部分資訊信息轉載網絡或會員自己投稿發布,如果有侵犯作者權力,請聯系我們刪除處理,聯系QQ:770276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