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空調格力造”,曾經廣為人知的廣告語,如今成為了格力電器的枷鎖。從“好空調格力造”到“讓世界愛上中國造”,格力空調在國內形成良好市場口碑的同時,也在國際上面擁有很深的影響力。如今,格力品牌已經走進了世界的500強之列。
但在行業急劇變化,加之疫情黑天鵝充分暴露了格力電器短板的當下,格力電器已經到了不得不變的地步。
空調行業讓座美的
曾經何時,格力空調在國內形成了良好的產品口碑,幾乎占據了國內空調市場40%的份額。
然而進入2020年后,格力電器的日子卻不太好過,財報顯示,2020年上半年,格力電器實現了695.02億元的收入,同比下降28.21%,歸母凈利潤下降53.73%,只有63.62億元。其中空調收入413.33億元,與去年同期793.25億元相比,同比較少47.89%。
而美的集團上半年暖通空調收入640.3億元,與去年同期714.4億元相比,同比減少10.37%,美的集團在暖通空調的收入規模首次超過格力電器,格力電器失去了“空調一哥”的地位。
業內人士認為,在疫情影響下,更加“傳統”的格力電器,收到的沖擊更大,一方面相比起美的在線上市場布局更快,收入占比更高,格力電器更加依賴傳統線下市場;另一方面,空調業務作為格力電器的主要業務,占比接近六成,導致格力電器的抗風險能力更低,才導致上半年營業收入的腰斬。
多元化道路不暢
與此同時,格力集團近日與小米集團、中信銀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格力集團出自35.45億元參與投資和管理由小米集團發起的小米產業基金,圍繞集成電路、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核心裝備、前沿科技等領域的小米生態鏈和優質供應商進行深度布局。
兩則消息道明了當前格力電器的尷尬之處,以空調為主業的格力電器在2020年上半年拱手讓出老大的寶座,另一方面持續多年的多元化擴張戰略并未取得相應的成績,即便“老東家”格力集團有意發展物聯網,也不會選擇格力電器。
這讓格力電器進退兩難,在空調行業雖然還是“霸主”,但美的依然咬得很緊,隨時抓住機會反超,在后,“冤家”小米發力生態鏈,成為格力電器多元化戰略下有力的競爭對手。
據了解,2016年7月,董明珠宣布格力電器正式開始多元化時代,而早在11年前,格力電器就為幫助集團公司脫困而接手了小家電業務。雖然多元化發展,改變了格力電器的業務范圍,隨即出現生活電器、冰箱、手機等相關產品,但時至今日,空調業務依然是格力電器主要的業務。
在2017年,格力電器的空調業務占比依然接近八成,而大力發展的智能裝備近實現營業收入9.62億元,收入占比1.37%,雖然當年格力電器的主營業務已經涵蓋了家用空調、中央空調、空氣能熱水器、生活電器、工業制品、手機等產品,但多元化成效并不顯著。
雖然今年格力電器空調業務的占比已經降低至不足六成,但代價卻是營業收入大跌,在這種情況下,并不能稱之為“多元化戰略的成效”。
如今格力電器就站在一個尷尬的位置,經過多年的專業化發展,格力電器成為了空調領域的老大,是全國最大的空調企業和空調產品最賺錢的企業。這也導致其多元化發展舉步維艱,一方面空調市場正在觸及天花板,行業內廝殺嚴重,美的、奧克斯等后來者隨時居上,如果轉移精力發展多元化業務,可能會導致空調業務遭遇滑鐵盧。
另一方面,空調整體市場規模增速緩慢,格力電器在空調市場進一步擴張的空間受限,導致格力電器需要尋找除空調外的第二條增長曲線。這讓格力電器騎虎難下。
對于企業而言,多元化并非一件易事,在空調行業,就有春蘭空調多元化失敗,失去空調行業龍頭位置,泯然眾人的教訓。這讓格力電器需要在多元化發展上更加謹慎,這或許也是格力電器多元化發展進展緩慢的原因之一。
部分資訊信息轉載網絡或會員自己投稿發布,如果有侵犯作者權力,請聯系我們刪除處理,聯系QQ:770276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