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氣溫升高,病蟲害也更加猖獗,葡萄種植主要做好霜霉病、白腐病等防治工作。在農藥使用方面也要保證科學、合理,那么葡萄用藥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一、對癥下藥
根據病害發生種類確定使用的農藥。
二、預防為主
根據病害發生規律確定噴藥時間。以葡萄霜霉病和白腐病為例:
①葡萄霜霉病
喜歡幼嫩的器官,病菌對銅離子、嘧菌酯等敏感。
適合發生的條件
涼爽有水滴的陰雨天氣,枝葉生長快且密、透風透光差。
防控關鍵
波爾多液或嘧菌酯和惡唑·霜脲氰交替噴施,10天左右一遍預防病菌侵入。控制新梢生長、控施氮肥,盡量提高果園通風透光度。
重點噴嫩葉力求均勻。避免葉面上有水滴的時候噴灑。
②葡萄白腐病
葡萄果粒轉色期開始尤以解袋后盛發,有傷口更容易侵染,病菌耐銅但對硫制劑敏感。
適合發生的條件
含糖高的果粒,高溫高濕悶熱天氣,暴風雨、鳥啄蜂咬造成傷口后更容易發生。
防控關鍵
轉色期開始噴施苯醚甲環唑或丙環唑+福美雙,嘧菌酯或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環唑;解袋后用苯醚·丙環唑或吡唑醚菌酯+丙環唑涮果。同時注意驅鳥防馬蜂啄咬果粒。
噴藥技巧
重點噴果穗和果粒,選擇優質的藥劑和劑型,避免劣質藥劑對果面的傷害。總體來講,在果粒轉色以前,多陰雨天氣,重點防控霜霉病,噴施以波爾多液或其他銅制劑為主,和嘧菌酯、惡唑·霜脲氰、代森錳鋅、霜脲錳鋅等殺菌劑交替或混用;悶熱天氣注意炭疽病、褐斑病等,噴施苯醚甲環唑、丙環唑、福美雙、吡唑醚菌酯等;轉色期開始,防控重點轉為白腐病,兼治霜霉病、酸腐病和炭疽病等,解袋后立即用苯甲·丙環唑或嘧菌酯+苯醚甲環唑涮果,然后,視天氣和病情噴藥防控,并做好驅鳥防蟲工作。
三、明確重點
根據病害為害特點確定噴藥重點部位。
四、關鍵時期
(花前、花后、著色)選高質量農藥。
五、適時用藥
葡萄的病害藥物防治,要根據生育期雨水多的特點,掌握在降雨前后的關鍵時刻,及時而又準確的用藥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雨前噴藥選用內吸性而又耐水沖刷的保護性藥物,如施寶靈、甲基托布津、多菌靈懸劑、大生M45等。雨后選用治療性藥物,如退菌特、福美雙等。尤其是在大雨過后噴藥越及時,防治效果越好。
六、掌握藥理
如:銅制劑對白腐病幾乎無防效。
七、合理復配
保護劑與治療劑復配。
八、科學混用藥劑
葡萄上病蟲害種類繁多,相應的藥劑種類和用藥次數也比較多,為了省時、省工、省力,農民朋友經常把藥劑集中混在一起使用,不僅節約了時間,甚至能提高藥效,但如果不掌握科學的混用原則,不但有可能降低藥效,費時費力,甚至可能出現藥害,導致葉片卷曲、出現斑點,光合作用下降。
混用原則如下:
1、不改變農藥的化學和物理性狀
2、不發生藥害
如波爾多液和石硫合劑不能混用,其原因就是石硫合劑中的硫化物能使波爾多液發生分解,產生過量的可溶性銅,易使葡萄產生藥害。
3、不發生農藥毒性的變化
4、藥劑混合順序
混合順序為:可濕性粉劑、懸浮劑、水劑、乳油依次加入,每加入一種即充分攪拌混勻,然后再加入下一種。
九、輪換用藥
易產生抗藥性的藥劑不要連用。防治葡萄病害的殺菌劑大多數均會產生抗藥性。尤其是在南方多雨的情況下,其防治病害的用藥量和噴藥次數要比我國北方萄萄多一倍以上。藥物的多次重復使用會降低防治效果。為減輕抗藥性,增強防治效果,每一種防治病害的農藥在使用上應當與其它防治農藥交替進行,整個生育期內使用次數不得超過3次。
十、對癥用藥
對葡萄的生育期病害不同的病癥準確的運用相應的防治農藥。如黑痘病預防用藥可選用波爾多液、百菌清、施寶靈等,發病后用福星,仙生等藥治療;霜霉病預防可用大生M45、杜邦易保、猛殺生、乙磷鋁等,發病后用甲霜靈加代森錳鋅,杜邦克露等藥進行防治;炭疽病與白腐病預防用甲基托布津、多菌靈等,發病后用施保功、福美雙,退菌特、炭疫靈等藥物進行治療。灰霉病預防用撲海因、速克靈、農利靈等,發病后用施佳樂、綠亨5號等農藥進行治療。
另外注意優先選高質量專化性農藥,連噴2-3遍,病情得到控制后再用價位低合格農藥。以上內容僅供參考,想了解更多農技知識請關注惠農學堂!
部分資訊信息轉載網絡或會員自己投稿發布,如果有侵犯作者權力,請聯系我們刪除處理,聯系QQ:770276607